發表文章

覺知,是修行的開始

圖片
當我們開始做早課或打坐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阻礙,如昏沉、打瞌睡、坐不住、心一直往外飄、想著之前的事或等等要處理的事,甚至引起貪、嗔心,或懷疑這樣做有效嗎? 這些阻礙,在佛教中稱為五蓋,即貪、嗔、昏沉、掉舉、疑。五蓋就像一道道關卡,阻擋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初學者通常都會遇到五蓋的困擾,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慧根、坐不住,就直接放棄了後面的修行;有些人拼命地壓制五蓋,結果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修行方式。真正的修行,應該是承認五蓋的存在,觀看它們存在,再想想看怎麼去對治五蓋。 對治五蓋需要時間和精力,我們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只有堅持修行,才能逐漸克服五蓋,取得修行的進步。 而覺知,是修行的開始。 當我們能夠覺知到五蓋的存在,並開始對治它們時,我們的修行就會走上正軌。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在修行前,做好準備: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並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如果覺得疲倦,就起來經行,經行無效,就直接睡15分鐘(一柱香),再起來做功課,如果還是昏沉、掉舉,那麼就懺悔吧!尤其是大禮拜懺悔。 **在修行中,保持正念: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態,不要讓五蓋帶走你的注意力。 **在修行後,檢討自己的表現: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並在下一次修行中加以改進。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在修行中取得進步。 另外,提供經典記載如何對治五蓋的方法,這是進階版,未來阿含經也會提到,這裏先跟大家分享: 對治貪欲:不淨觀,觀察身體的醜陋,從而減少對五欲的貪愛。 對治嗔恚:慈悲觀,練習對所有眾生生起慈悲心,從而減少嗔恨心。 對治昏沉:精進觀,觀察身體的能量,從而增加精進心,避免昏沉。 對治掉舉:數息觀,專注於呼吸,從而減少掉舉心。 對治疑:信心,相信佛法、法師和自己的修行,從而減少疑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1)

圖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舍利子的大哉問: 為什麼菩薩想要在一切法等一覺一切相,必須學般若波羅蜜多? 菩薩應以 無住而為方便 安住在般若波羅蜜多 這是因為所住、能住不可得故 無住指的是圓滿六度般若 安住的方法則是37道品 這裏的無住是指無住心,沒有非得怎麼樣不可,而是以智慧來應對所有的事 "而為方便"方便指的是行事應對。 無捨而為方便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這裏的無捨是什麼意思?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是指用波羅蜜多來圓滿佈施嗎? 也就是用智慧來圓滿布施 或是很圓滿的去佈施波羅蜜多? 無護而為方便 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 無取而為方便 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 無勤而為方便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 無思而為方便 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有味、無味不可得故 無著而為方便 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六度般若 無住—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無捨:布施 無護:淨戒 無取:安忍 無勤:精進 無思:靜慮 無著:般若 常見的六度指的是: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不同的翻譯名詞,容易引起不同的意相聯想,例如大般若經說安忍,一般則說忍辱,容易聯想到被別人侮辱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圓滿37道品 空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 無願解脫門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九想、十隨念、十想、十一智 有尋有伺三摩地 無尋唯伺三摩地 無尋無伺三摩地 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不淨處觀、遍滿處觀、一切智智及奢摩他(止)、毘鉢舍那(觀) 四攝事、四勝住、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羅蜜多 七聖財、八大士覺、九有情居智、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十地、十行、十忍、二十增上意樂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 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什麼狀況下應該去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疾證得 一切智智 欲疾圓滿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一切有情心行相智、一切相微妙智 欲拔 一切煩惱習氣 欲入 菩薩正性離生 欲超 聲聞及獨覺地 欲住 菩薩不退轉地 欲得 六種捷速神通 欲知 一切有情心行所趣差別 欲勝 一切聲聞、獨覺智慧作用 欲得 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欲以一念隨喜俱心,超過一切聲聞獨覺 所有布施 所有淨戒

佛世界的地理觀

圖片
 以下內容整理自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八 (三十)第四分世記經 閻浮提州品第一 一日月週行四天下=千世界 小千世界= 千日月、千須彌山王、 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 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 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 七千大樹、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閻羅王、 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 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 中千世界= 小千千世界(1000K=1M) 大千世界= 中千千世界(1000M) 佛剎 =三千大千世界(3K X 1000M) 天的層次,由上往向下,數字為距離 (K=千由旬) 有想無想處智天--眾生邊際、眾生世界 無所有處智天 識處智天 空處智天(1,376,256K) 色究竟天宮(688,128K) 大善見天宮(344,064K) 善見天宮(172,032K) 無熱天宮(86,016K) 無造天宮(43,008K) 無想天宮(21,504K) 果實天宮(10,752) 遍淨天宮(5,376K) 光音天宮(2,688K) 梵加夷天宮----(1,344K)                     ---->摩天宮(6K) 他化自在天宮--(672K) 化自在天宮(336K) 兜率天宮(168K) 焰摩天宮(84K) 三十三天宮(42K)(四天王) 須彌山王 大地深168K,水深90K 風深64K 須彌山入海深84K,高出84K),四面的四埵高(0.7K) 上階寬(20):喜樂 所居 中階寬(40):持鬘 所居 下階寬(60):伽樓羅足 所居 須彌山王 北面:欝單曰(10K),方形,天金所成 東面:弗于逮(9K),圓形,天銀所成 西面:俱耶尼(8K),半月形,水精所成 南面:閰浮提(7K)南狹北廣,琉璃所成 欝單曰大樹王:菴婆羅(高100,幹7,葉50) 弗于逮大樹王:藍浮 俱耶尼大樹王:斤提,下有石牛幢 閰浮提大樹王:閰浮提   金翅鳥王及龍王樹-->俱利睒婆羅   阿條羅王樹-->善畫   忉利天樹-->晝度 須彌山邊的山(84K):伽陀羅(42K) 再過去的山(2K):伊沙陀羅(21K) 再過去的山(21K):巨陀羅(2K) 再過去的山(2K):善見(6K) 再過去的山(6K):馬食上(3K) 再過去的山(3K):尼民陀羅(1.2K) 再過去的山(1.2

神通信服? 還是法信服

圖片
 一般人都想見神通,信服神通,如果沒有神通就不想學法了。這種現象不是只有今天才有,原來在世尊時代就有了。 有一位叫善宿的人,他說如來沒有為我現神足變化,所以我不跟他學習了。 世尊聽到後,問這位善宿: 你曾經對我說,請我為你現神足變化,你才要跟我學法嗎? 還是我跟你說,請你跟我學法,我變神通給你看? 想當然,都沒有,這位善宿又搬了許多藉口,說了許多理由,最後捨戒就俗。 其實世尊在他面前現了許多神通,例如預知了兩位外道命終,但是善宿看不懂這就是神通,一心想看更神妙變化。 人,就是想看自己想看的,而沒辦法如實的去觀察理解世間萬物,然後學習解脫之道。從古到今,大家都想看神通變化,就不願意老實學佛,得出離之道。 參考經典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長阿含經第十五經 (一五)阿㝹夷經第十一

讀經態度偶得

圖片
 從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八,(九)第二分眾集經第五開始 覺得這是個名詞集合的經,心裏覺得沒什麼好念的,然後接連三經都是如此,因而用一種散漫、隨意讀的態度翻閱,因此,沒有認真的的一字一句的讀。 心,因此而浮浮,什麼經也讀不進去。 直到一個月後,有天早上,突然想耐著心,把這三經 (九)第二分眾集經第五 (一〇)第二分十上經第六 (一一)增一經第七 一字一句的讀,心,才終於定了下來。 一開始是自己發願想要把四部阿含讀過一遍,沒想到讀到我慢狂妄,真是不讀還比較好。 這麼熱的天,一字一句慢慢讀,不趕進度,慢慢讀過,不只讀經文,也讀自己的心。

乘機而起,順勢而為

圖片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自然寶森林裡,有三位好朋友,他們分別是聰明的烏龜王博士、活力十足的翠鳥小藍和喜歡到處旅行、現在已經成為一位著名的Youtuber的白鷺絲城城。 有一天,烏龜王博士、翠鳥小藍和白鷺絲城城在一起談論關於乘機而起的議題。 烏龜王博士:「你們知道嗎?《孟子》裡有一句話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意思是即使你有再好的創業主意,也不如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出手。同樣的,即使你有再好的工具和資源,也不如等待時機。」 翠鳥小藍點頭若有所思的說:「喔~~難怪北大哲學系的教授張祥龍會說:中國人所說的「時」不是固定的時間,也不是固定的日期,而是「時機」的時。中國對於時間的觀念和西方不同。」 白鷺絲城城:「那我們究竟如何知道什麼是合適的時機呢?」 烏龜王博士笑著回答:「《尚書》裡有句話"敕天之命,惟時惟機",而《易經》裡的"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說的都是各種勢力變化帶出的時機。」 烏龜王博士繼續解釋:「在現代天文物理領域,這些觀念被非常重視。例如,想要向火星發射一個探測器,並非隨時都可以進行。火星和地球的公轉軌道和周期都不一樣,這意味著火星到地球的距離有時候特別近,有時候特別遠。你希望走一條最省力的路線,那會是怎麼樣的一條路線呢?」。 翠鳥小藍搶著回答:「最省力的路線是順著地球公轉的慣性把探測器‘甩’出去,等飛到火星軌道的時候,正好跟火星在那裡匯合。」。小藍用計算機算了一下接著驚訝的說:「而這個規律是每780天才有一次。」。 烏龜王博士:「沒錯、沒錯!」。他繼續補充說:「如果要發射太空探測器去探索太陽系其他行星,最好沿路借助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引力,飛出太陽系,那麼每176年才有一次,人類己經在1977年利用過這個機遇發射旅行者號了,下次的機遇是在2153年。」。 「哇!要那麼久!」白鷺絲城城驚嘆道。 翠鳥小藍說:「我知道了,之前博士說《易經》都講究"知機",就是變化最微妙的然後動於無形而得機得勢之處。」。 白鷺絲城城:「這聽起來時機真的非常重要!」 烏龜王博士:「沒錯!不管是運氣、努力、聰明才智,知道什麼時候是最合適的時機才能乘機而起。AI來了,你們準備好乘什麼機而起了嗎?」 翠鳥小藍和白鷺絲城城對視了一眼,然後一起說:「我們準備好了!」

四禪隨想

圖片
 一禪: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對於慾望念頭有覺,然後觀察欲望的流轉變化,最後會遠離生出喜樂的欲望 例如:想看A片,觀察這個想看A片的慾望,這慾望的興起流轉變化,最後,就不會想要看A片,遠離了看A片的那種喜樂衝動 二禪:除滅覺觀,內信歡悅,歛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慾望離去後,內心平靜安祥,不需要特別去觀察念頭的起伏變化,而安住於心(歛心專一),享受安定所產生的喜樂。 三禪:捨喜守護,專念不亂,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樂行。 功夫再深點,不需要用力守護這個心讓它專念不亂,而能隨時隨地的讓心念平靜的生活,而且享受這種平靜的生活。 四禪:捨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擴大到對治生活的六塵,不會生起苦樂憂喜之心,凡事平靜以對。 比丘 財寶豐饒:修習四無量心 威力具足:如實知四聖諦